根据教育部官网的信息,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342万,比2023年多了51万人,再创新高。而今大考已过,填志愿的关键时刻即将到来,我也陆续有接到亲戚朋友的咨询,这其中就有不少是对汽车行业感兴趣的。
6月26日,受太平洋汽车邀请,我和汽车安全专家朱西产教授、奇瑞汽车副总经理李学用、太平洋号主编李子扬一起进行了题为“汽车大佬聊高考志愿”的网络直播,李子扬老师精心准备的很多问题“套出了”几位嘉宾的宝贵经验。
直播结束之后,我也对在直播中没来得及聊的一些话题进行了延展思考,现在连同直播本身的互动讨论一并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关注汽车行业就业的家长、对即将要填报志愿的考生们有用!
1、汽车企业一边在裁员,一边在挖人,是因为我们现在缺的是能够做新能源,能做智能化的人;
2、汽车产业的总年产值在2022年到了9.8万亿左右,而2023年就提升到将近11万亿;
3、新能源汽车我们已经成为世界最强,30年后,攻守双方变了,欧美想拦住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我觉得拦也拦不住~
4、汽车是一个包容性最强的产品,兼具了运动、文化、传媒、金融等,还需要自动化、计算机、软件电子信息工程等人才,但需求量最大的还是车辆工程;
5、学软件是吃青春饭,要进入汽车行业,本科生是不够的,汽车这么复杂的东西,不读完研究生不足以应对我们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6、高考是人生非常重要的节点亿德体育官网网站,考得好的要把它当成下一段人生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即便没考好也不要气馁,不是只有清北的学生才会成才;
1、新能源的需求量肯定会增大,但并不代表传统的技术行业需求小,发动机、底盘、变速箱还是很有需求的,因为增程和混动车型都需要发动机;
2、在汽车行业里面,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三电,肯定在未来至少10年以上,都是很主要需求的岗位和专业;
4、大学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不要因为不满意,不要因为失落而造成心态的失衡;
5、在大学要涉猎的广一点,可以突出你的爱好,养成学习的习惯,不能逃避社会;
1、亲子教育界有非常流行的一个词——内驱力,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的领域时,必须得主动学习,才可以让自己在一个新的环境当中处于一个相对有优势的一个地位;
2、高考到大学,它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和平台,要把它当一个工具看,而不要当做一个门槛;
4、在学校里面要抓紧时间找实习的机会,把它作为一个将来去跟车企对接的桥梁;
5、利用网络了解车企,了解行业最新的动态,做这方面的知识的积累,这也是为将来进入车企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汪港:我硕士学的是机械电子工程,本科学的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比如说像一些的机械原理,三大力学,还有像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等等的这些知识其实在汽车行业都有涉及,但跟车直接相关的专业方向的课程其实不太多。
包括我们以前研发部门同事里面,有学材料的、有学高分子的、有学外语的等等,但整体而言车辆工程的比例居高。
坦白讲,如果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就已经规划到将来就业这一步的线万的人才缺口?
朱西产:我们现在确实可以看到汽车企业一边在裁员,一边在挖人,那么通过30年的高速发展,我们以机械工程为代表性学科的传统汽车人才过剩,但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是缺人的,所以车企是一边裁一边挖。
这里面提到一个点,传统方向的汽车人能不能往新能源的赛道上去转型?是有可能的。传统汽车人通过了摸爬滚打,就是对掌握了一些新能源的知识,掌握了一些智能驾驶,我们说人工智能的一些知识,那么这些人是有可能被挖的,除此之外,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人才也不一定是完全来自传统汽车方向的,也可以看到有很多原来互联网大厂的人被挖过来,因为人工智能的工作岗位它是相通的。
朱西产:传统的机械工程专业对汽车企业的需求的匹配度已经不足50%。因为现在的汽车不是一个纯机械的产品,反倒是计算机、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等专业,它们的匹配度在今天智能汽车的开发里面倒是能够达到百分之六七十。
朱西产:汽车行业对就业率一直在百分之九十九点几,是居高的,本科生不高,因为我们保研率就达到接近百分之三十多,再加上考研的,再加上出国的,我们既毕业的线%点的还是先考虑读研,那么就是预测的季度的话读完本科可能是不足以过,所以比较的话读研,然后跟着你的导师,自然而然师傅领进门就进入到了智能化新能源这个新的的赛道上去。
朱西产:对汽车行业来说,其实是一个包容万象的就是汽车企业,谁二师兄在汽车企业干过,它其实什么方向的人都要。
对,需需求量最大的还是车辆工程的。机械工程的制造类的工艺材料这肯定要然后自动化的、计算机的、软件电子信息工程的、软件的,这些肯定要。材料就是我们纳入到机械工程。材料工艺这肯定要的,并且它还广着,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一个车里边材料类型多了去了。如果说你觉得我真的就想进汽车厂,你第一选择还是车辆公司。对。刚才有位朋友我没进车辆工程,比如说我进软件了,当然也有可能进汽车,但数量上肯定没有车辆工程。
朱西产:如果是车辆工程本科生的话,本科毕业就直接去车企工作未必是不行,就是知识结构不够。我们说软件行业是青春饭,学软件那个行业还真的是得本科出来,最后混的还蛮好的。但是,像车辆工程这么复杂的一个体系,我觉得没有经过研究生的阶段的话,可能还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汪港:我的职业生涯的起点是在上海大众,进入大众之后有些内容与之前在学校学的有一定的继承性,但是差异也很大,所以很多东西都是后来进入到车企之后主要有4个方式来快速适应。
其四是车企知识资料学习。一般的车企都是大型的,你像比亚迪有10多万人,然后奇瑞其实有也有大几万人,这样的大公司就意味着他们其实是有非常深厚的历史积累,对新员工而言,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资料和文档,比如说历史车型的设计资料,比如说各种各样的竞品对标资料,比如说各种跨部门的专业资料,这些资料就静静的躺在共享盘,只要你开通权限,只要你有时间,只要你愿意去看,你可以学习很多东西。
朱西产:我觉得人工智能如果爬到比较坚固的位置的时候,百万年薪是可期的,但是太传统的专业不大现实。如果从同济大学的角度来入手的话,那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等等可以关注。
李学用:我觉得首先新能源方向的需求量肯定会增大,比如说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以及三电方面肯定是会加大的,但是也并不代表传统的技术行业需求就小了。我认为,作为汽车行业来讲,只要相关的,甚至包括发动机、底盘、变速箱等等,都还是很有需求的。因为未来的增程也好,混动也好,其实都有发动机。
奇瑞是技术理工男,我还是觉得大家做在技术上的一些积累,可能对你受用终身,因为你会在某些专业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大学4年很关键,选择一个好的专业也会受用终身。像我虽然现在做营销,也在管整个事业部的工作,不过我也是学自动化的,也是属于理工男,所以从我的角度看,大家要选择一个适合你的专业去深造,最好不仅是大学,而且是你毕业以后也想干这方面的工作,毕业10年、20年后还因为你的专业选择而受用终身,或者沿着这个方向不断的发展自己,这个很重要。
第一点,大家走入校园,可能直观感受不是梦想中的大学,因为通过高考三年的努力,你所希望的东西和大学能够给你的不一定一样,有人会相对有点失望,尤其很多学生可能没有如愿进入自己想去的大学。大学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不要因为不满意、失落而造成心态的失衡,这个很关键。你应该把大学报到作为人生一个新的起点,在新的起点上调整好你该做的事。
第二点,我觉得人的一生应该在什么样的年龄干什么样的事儿,比如在高中三年苦读去考好的大学,那么在大学里面可以涉猎的广一点,可以突出你的爱好,也可以很好的锻炼身体,当然更可以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都是可以的,只要不影响学习。要在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儿,否则你的人生可能会导致后悔。在大学时光里就应该干大学生干的事,把它干到极致,比如说把社会实践做到极致,学生会的工作做到极致,某一科学到极致,在所有的社团活动里做到极致,我认为对你未来的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就怕碌碌无为,只想着休息,哪方面都做得不好。
大学时间里,一方面是专业知识,另外一方面是优秀的学习能力、妥善的做事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阶段,其实比考绩点更重要。做到了这几点之后,进入到任何一个新的公司或者新的岗位,也可以很快就有适应性。
我觉得刚刚学用总还有朱教授也讲到,车企其实对于员工的综合能力专业知识其实要求还是不低的,所以如果说在有空余时间的情况下,可以提前去借阅一些这种车跟新车相关的一些书籍,提前去看一看,系统性的梳理一下,包括现在国家其实宏观层面也在提倡这个把科学普及和科研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高度,这个方向其实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读物了。我现在也做科普,所以写了《一本书看懂新能源汽车》《一本书读懂智能低碳汽车》《一本书看懂智能网联汽车》等等,其中《一本书看懂新能源汽车》是2023年汽车品类新书销量TOP4,也是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年汽车领域十大好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大多数在大学课程里面学到的专业知识,它是通识性的,和实际的工作岗位本身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实际上,在车企内部亿德体育官网网站,即便是同一个部门,不同方向的人的工作内容也会有巨大的差异,所以,如果有时间,建议多挖掘挖掘相关的实习机会,然后把它作为一个桥梁去跟车企将来对接的一个桥梁。
现在网络也很发达,那么利用网络去了解车企,了解行业最新的动态,包括比如说奇瑞最近发布了什么新车,这个车有什么亮点,包括朱教授最近在哪做直播,包括我也看朱教授的很多直播,之前的 AEB的直播就很火热,也是因为这一波的直播改变了很多人对这个功能的观点,在校生也一样可以通过这样的渠道去做这方面的知识的积累,这也可以对将来进入车企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这背后其实是有3个原因:一是汽车这个产品太复杂了,二是汽车涉及到的环节太多了,三是汽车的产业链实在是太长了。所以,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去挖一挖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之外,还有哪些相关联的方向可以去拓展学习一下,比如,懂技术的也稍微懂一些造型设计的,懂研发也懂零件成本的,懂工业机器人编程、又懂生产和工艺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等等,都是急缺的。
2013年国内的零售排行前三甲为: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彼时,中国品牌销量前五是长城、吉利、比亚迪、奇瑞和长安。
从动力驱动形式来讲: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是1.76万辆左右;到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左右,翻了540倍左右。
十年之间,围绕电动化、智能化这2个新方向,不仅出现了包括蔚小理这样的汽车新品牌,还出现了包括比亚迪方程豹、长安深蓝、吉利银河、星途星纪元这样的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品牌,也造就了宁德时代、地平线、速腾聚创等等一系列的产业链头部科技公司。
列一个最为人所知的,2013年的时候是国四向国五过度的一年,那个时候大街上的新能源车有不少是蹭积分的老头乐;2023年年中国六b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
十年前买车,那个时候很多人只是把车定义为出行工具,所以合资品牌的光环是非常闪亮的;但现在,很多人对舒适性、安全性、豪华感、智能化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这也间接驱使了中国市场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是百花齐放,而且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
我刚入职大众的时候,研发部门人数比较多的方向是:造型、总布置、车身外饰、车身内饰、安全、电子电气、底盘等等还比较偏向于传统的方向。
大概是到了2018年前后,开始陆陆续续增设了电驱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的方向,但那个时候还只是小规模的试点,但现在,我初步了解了一下,上述传统方向的岗位人员占比大概是50%,电驱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这几个方向的人员占比达到了50%;而且,这还只是合资车企的一个配比,如果是在一个纯粹的聚焦于智能电动车的公司,那后面这3个新方向的员工比例要多。
一方面是做汇报的时候,需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另一方面是,需要提前充分准备以便于提高汇报效率达成汇报决策。
但是,在这一页PPT的后面,可能会有十几页的backup资料,这个backup资料是针对要汇报的题目所延展出来的新问题的一些提前准备的,因为每一个汽车相关的议题涉及到的相关方都很多,所以在汇报之前需要提前自己做情景假设,假设我自己是决策人,遇到这个议题,我可能会延展出哪些新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个新问题去进行资料的准备。
每一款车的开发都是有严格的整车开发进度的,在这个进度里面有大节点,有小节点,可能还会有次分节点,所以在做项目的时候,需要有非常强的时间节点意识。
因为车这个东西是一个复杂的装配体,所以在日产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大都是并行发生的,所以每天需要花精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就像打怪一样。
车企规模一般都不小,比如比亚迪有10多万员工,奇瑞我听说有大几万员工,所以涉及到的资料非常多。比如说不同车型项目的资料、不同专业方向的资料等等,需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去管理好资料,如果能及时且有效的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以便于在需要的时候快速调用,将会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包括日常的项目沟通、不同层级的项目汇报、甚至是在日常工作需要翻历史的时候等等。
我刚入职的时候进大众,除了英语之外还有德语的沟通,所以是要学德语的,还曾经在德国呆了很长一段时间做项目交流,很多时候也是德语沟通;后来在福特中国,经常需要和来自各个国家的造型设计师们直接沟通技术问题,这个时候表达的顺畅性会直接决定沟通的效率。那现在国际化的成分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像奇瑞、上汽这类的出海这块儿的领军企业,包括现在的包括零跑、哪吒等也在加速出海的新品牌,更加的需要国际化的人才。
不久前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朱明荣理事长在演讲中提到:“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关键在未来十年”。我个人也明显的感受到,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大势之下,汽车行业一跃成为了最热门的朝阳产业之一,电池、电驱、电控、电子电气、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软件等方向都成为了热门领域,与此同时,在消费者愈发关心的整车碰撞安全、汽车造型设计、人机交互设计、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方向上也有强烈的需求。
对于我们自媒体来讲,这是一篇“非常规”的内容,但我想这也是想在未来进入汽车行业的诸多学子们迫切想了解的信息。借此机会也想提前和各位即将填报志愿的考生们多讲一句:除了结合上述的方向做好专业选择之外,还需要兼顾了解学校实力、实践机会、行业趋势等,同时注意在校多加培养个人的持续学习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创新创造思维,以保持持续的竞争力!